

沉默的語言
在紐約一個展覽裡無意中看到了 崔斐 的作品,頗為欣賞, 遂上了她的 網站, 裡面有很多照片及一些介紹文章。 我看了她的網頁后就去了她的畫室拜望, 那才意會到她的東西要近距離細細地看。網上的圖片未免太小了點; 那也好,這樣會令人去看真品。
這些作品雖然摻著文字的意念, 而與觀賞者的對話也是默默無言的, 它們卻有一種令人自發地去思考的力量, 有別於大部分採取高姿態迫人思考的創作。
Letter 和 Tracing the Origin (Works on Paper系列)裡酷似文字的枯枝寫下了甚麼? 我覺得沉默的語言並不是在刻畫或追隨大自然,至少不是令人歌頌的那一面。

有過去才有傷痕,而崔斐的材料都有它們的過去。我們好奇的是,她的作品有沒有反映著一些她的經歷呢? Manuscript of Nature I 這一幅畫說是油畫,卻用了綜合技術;近看的話會察覺葉狀的淺溝裡漆封著枯葉的印痕。我看實物的時候,想起了 Tarkovsky 的電影。而 Diary 又是誰的?崔斐親口跟我說,那可以是囚犯用來記日子的記號。我本沒想到,聽了就多了幾分警覺性。
除了文字外, 圍棋也是一個反復出現的主題。 我覺得 Read by Touch 就像一盤危險的圍棋。這越發令人意味到藝術家是在一個可能是自設的框框裡求變, 自省,乃至更新。 在這個細語,甚至欲語還休的世界裡,作品 luan ma/亂碼 就顯得(白)了一點。
這些只不過反映了一個曾与顯微鏡為伍的人的想法。我沒看過崔斐的大型裝置,從照片上推斷,看過了會有一些嶄新的想法。